
什么是中国梦?
估计人们的答案都差不多,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梦就是全民富裕,让每个中国人都有钱花、有房住、有车开,但这些和真正的中国梦相比格局可差太多了!
在清华教授柳冠中眼里,中国梦和铜臭味没有任何关系,它是一种超脱的概念,如果实现,甚至可以提升全人类的整体素质。
那么,我们普遍认为的“中国梦”和柳冠中口中的中国梦究竟有什么区别?难道真的不是能让我们实现“全民富裕”的梦吗?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“该清醒了”
所谓中国梦其实是2012年11月29日,由国家领导人提出来的重要理念。
它的主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共同建设,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“工程”。
中国梦可以总结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,一个是2021年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另一个是20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。
转眼间,距离“中国梦”首次被提出来已经过去了11年,我国在中国梦的激励下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但这些年中,一些人也对中国梦提出了新理解和新思路。
柳冠中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教父,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责任教授,也是中国多所名校的博士生导师,对社会学也颇有研究。
他常说“社会学就是对人的设计、对社会的设计”。
在2023年5月28日的一场学术交流会上,柳冠中教授先是抛砖引玉,他讲道:这些年的发展人们都看在眼里,可各种各样的污染等问题也在逐渐显现。
接着柳冠中说出了一个很沉重的事实,即这些问题都源自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扭曲,就连“中国梦”如此伟大壮阔的理想也被曲解。
如今人们把中国梦当做发财梦,几乎每个人都为了房、车、票子而活,没有任何使命感。
刚毕业大学生的理想竟然是做大官赚大钱,讲到这里,柳冠中教授的语气不由变得有些愤慨。
他继续说道:“中国梦应该体现在哪里?它应该是自由平等,民主法治,公平公正,社会和谐稳定,文化科技不断创新进步,并不是某些人的发财梦。”
“中国人该醒醒了!”
柳冠中指出,当下某些人完全指望靠中国梦让自己富裕起来,消极怠工;还有些人对中国梦没什么概念,而是将钱包薄厚看得极重,以为票子的多少与幸福感互成正比。
这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,殊不知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,与“中国梦”渐行渐远,如今很多人时而感到迷茫、困惑甚至时常疲倦,这都与自身意识有关。
高档的住宅、上百万甚至千万的豪车、灯红酒绿的酒吧,这些逐渐麻痹了年轻人的神经。
但作为当代中国人,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放得更长远,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绝不是由房子、车子、票子说了算,要想持续发展,提升全民的眼光和责任心势在必行。
当然,这条路上会充满阻碍,例如现在声名鹤立的人物几乎没有普通人,一大半都被演艺圈的人占领着,在某些方面,财富分配确实是一个大难题。
有的演员随随便便出个镜就能坐收千万,而有的人在岗位上忙碌了一辈子也攒不出演员收入的十分之一。
所以一些人更愿意把中国梦看作发财梦,国家怎样发展、朝什么方向发展,他们完全不在意,凡事以个人利益为主,这样怎么可能实现中国梦呢?
中国梦不是捷径,而是“奋斗目标”,国家一直都在走脚踏实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,我们普通人又为何不能去努力呢?
延续中国梦
说出一些人对“中国梦”的曲解,柳冠中还讲到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中国梦的延伸概念。
其实我党提出的中国梦,概念覆盖面非常广,它包括弘扬民族精神,凝聚中国力量,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等等大目标,而柳冠中对此做出一个引申。
柳冠中教授的说法是,决不能让中国梦成为空话、大话,而他重点提到的一个词是“奉献”,通过人们的奉献创造出社会价值,再由社会价值转化为福利和更高的精神追求来造福人民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社会和科技进步是一方面,但它离普通人太远,柳冠中另辟蹊径,将中国梦的概念朝普通人更拉近了一些。
柳冠中还明确了一件事情,中国梦绝不仅仅是某个人的梦想,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。
而想要实现中国梦,最重要的便是要求人们重塑价值观,重视公平公正,做不到这两点,社会稳定便成了空谈。
柳冠中教授虽然胸有成竹,但一部分人却打起了“退堂鼓”,一些人质疑道:“不从物质出发,不以物质为目标,何谈追求中国梦呢?”
换句话说就是,饿着肚子的人怎么可能谈理想。
而柳冠中教授的意思是,人们追求物质没有错,但超过底线就是错的。
譬如食品加工业,本来常规的加工已经有利可图,但商贩们为了节约成本,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来替代原料,赚取黑心钱,影响全民身体健康,这就是错误地追求物质。
并且,仔细解读柳冠中教授所说的“奉献”,其实并不是放弃赚钱的机会,让大家“饿着肚子”去劳动,而是在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,可以在闲暇时间做做公益,宣传安全知识,所谓“奉献”的意义正是于此。
如果按柳冠中所说的标准去“追梦”,确实极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对社会价值观建设、环境建设的“新世界”,而这就是“中国梦”的延续。
这段延续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:“追梦”要靠大家,靠每个人的自觉、自律来维护社会的清新。
一个没有尔虞我诈、没有缺斤少两、没有自怨自艾的社会,难道不比空有一个“鼓钱包”要幸福的多吗?
也许有人会说,这些都太过“虚幻”,完全是梦中的世界,能让每个人都对食品安全、公平公正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放下心,怎么可能实现?
可这不正是我们要“追”的梦吗?
我们追求的正是让眼前的这些问题统统消失,为了这个目标,我们可以等几十年甚至一百年,因为“中国梦”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梦,而是踏平荆棘、斩妖除魔的“西行之路”。
我们能做什么?
既然说“中国梦”是全体中国人的目标,是全民族期盼的未来,那么,作为“中国梦”的创造者,我们能做些什么呢?
从国家层面来讲,国家的担子要更重一些,我们首先要融入世界。
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,我们在科技进步的道路上,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借鉴,只关起门来做自己的梦,绝对是行不通的。百年前闭关锁国的晚清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其次,我国还必须以全新的面貌与世界接轨,立足文化的融入与融合。
世界上没有哪种文化能长久留存,中华文化也是在一次次融合中得以传承和壮大。
当今中国想要实现“中国梦”,让文化走出去是必须要做的。
“中国梦”中有一条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不与外界文化碰撞又何谈复兴呢?
最后,我国当然还要加大国际合作,寻找国际伙伴。近些年,不少国家与我国的关系都上升到了“兄弟情谊”。
对内,要实现中国梦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经济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中国梦的一项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,而想实现社会保障,必须有过硬的经济实力才行。
想要发展国内经济,就要引导国内消费,并且让消费循环起来,让人民有钱花。
如果说经济发展是硬件,政治思想就是“中国梦”的软件,有了外在条件,内在也不能落下。
不知人们有没有发现,路边的商品广告词越来越少,“勤为本、俭养德、诚立身、孝当先”,这些标语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明显。
这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,增强人民的基本素质早已被国家纳入计划。
素质决定思想、思想决定行动,当每个人都有意识去维护社会稳定的时候,我们离“中国梦”就不远了。
那么,国家做了这么多努力,我们个人需要做什么才能让“中国梦”不再遥不可及呢?
第一,摒弃“发财梦”思想,培养“中国梦”新观念。
就像柳冠中教授所说,“中国梦”不是发财梦,中国梦也并不主要是为了实现全民富裕,而是在人民境界到达一定高度后顺带实现全民富裕。
因此,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抛弃原有的利己思想,多考虑自己怎么做才能让国家受利。
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更需要所有人民去努力,大到参加宣传活动,植树造林,小到少扔一个塑料水瓶、不随地大小便,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能做的事情。
说到底,社会是人的社会,每一个个体都是能决定未来发展的一份子,当我们的思想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统一,遇事能首先想到国家利益、集体利益,那么“中国梦”就实现一半了,社会稳定也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第二,换一个“忙碌”的目标,为自己卸下压力。
当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喊忙”,有人甚至加班加点一天兼职三份工作,累垮了身体,这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。
但我国如果把“奋斗目标”转移至国家的高度,压迫感是不是能减少一些呢?
中国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人民幸福感,而幸福感并不意味着票子的多少,而是压力的减小。
我们如此“内卷”反而与中国梦背道而驰了。
作为普通人,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空余的时间资源发展其他技能,反之用自身生命去换票子的情况绝对划不来。
综合起来,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时时刻刻关乎着“中国梦”是否能早日实现,如何让“中国梦”落地,不单单依靠国家的力量,更需要每一个人民的努力。
消极怠工,指望“中国梦”成为发财梦和操之过急为了票子消耗健康,两者都是极端,都是我们要摒弃的观念。
结语
柳冠中教授所谈的“中国梦”言简意赅,这不是国家或个别几个人能完成的,少不了每个人的发力、每个人的自觉。
而柳冠中所说的“中国人的发财梦该醒醒了”,这句话虽然刺耳,却一针见血,能真正做到让人醍醐灌顶。
因为一些人的“发财梦”,我们的中国梦在近些年确实遇到了阻碍。
总而言之,面对高速度的发展,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,当所有人都为之努力的时候,这个目标就不再遥远。
“中国梦”现在对中国来说,已经成为一种奋进的动力、一种能感召全民族的内涵,我们相信国家能带领人民在2049年之前完成这个全民的心愿,取得更大的成就,让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。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